【開欄的話】
  馬年即將到來。在上海,有哪些與“馬”有關的趣聞軼事值得關註?本地民俗中又有哪些“馬”味彌散坊間?在此,請讀者們跟著本報記者一同走馬看申城。
  農曆馬年將至,申城處處洋溢著迎新年的喜慶。連日來,滬上許多景點、商業中心廣場等,紛紛搭起了由各色駿馬組成的造型裝飾,再配以各種以“馬”為主題的對聯,營造出了濃郁的佳節氛圍。“花開天下福,馬躍人間春”、“燕鶯新氣象,龍馬壯精神“、“萬馬奔騰為江山添錦繡,宏圖再展與日月競光輝”……馬年,讓市民更多了一份期許。
  馬是草食性家畜,在4000多年前就被人類馴服,在古代曾是農業生產、交通運輸的“壯勞力”和軍事行動的“急先鋒”。正是因為馬自古就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擔綱重任,據上海文廟顧問顧延培介紹,千百年來人們極為喜歡馬這一屬相。而且,與馬相關的成語有很多,如“馬到成功”、“一馬當先”,可見其祥和之寓意。
  顧先生還說了件馬與猴的趣事。自古養馬的地方一定要有獼猴,寓意祛病消災之用,如今在北方的拴馬樁子上,仍可見猴子的石雕,這便有了辟邪一說。
  顧延培還說,在中國人的傳統民俗中,馬歷來是吉祥的,馬年自古以來就一直被譽為吉祥之年。馬又是能力、聖賢、人才、有作為的象徵。古人常常以“千里馬”來比喻賢才。同樣,上海也有一句民間俗語,叫作“羊女婿,馬媳婦”,大意是嫁的女婿要溫和點,找的媳婦要能幹點。有意思的是,這樣的擇偶觀延續至今,並已成為上海男人和上海女人聞名世界的標誌性符號。更巧的是,上海人還把心靈手巧、善於持家理財的家主婆稱作“馬大嫂”(買、汏、燒的諧音)。
  上海民俗文化學會會長、華東師大教授仲富蘭也表示,馬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極高,具有一系列的象徵和寓意。龍馬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鬥不止、自強不息、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。祖先們認為,龍馬就是仁馬,身高八尺五寸,它是黃河的精靈,是炎黃子孫的化身,代表了華夏民族的主體精神和最高道德。 本報記者 王蔚
  實習生 趙一凡  (原標題:嫁要嫁“羊女婿” 娶要娶“馬媳婦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l44llsw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